[曲介]七龍珠主題曲 Dragon Ball

七龍珠的主題曲不可思議的冒險!(魔訶不思議アドベンチャー!)由日本作、編曲家、歌手池毅(Ike Takeshi, 1953~)創作。七龍珠Z的主題曲CHA-LA HEAD-CHA-LA則由日本作曲家清岡千穂(Kiyooka Chiho)創作。兩首曲子的管樂版本由日本編曲家山里佐和子(Yamazato Sawako)改編

[曲介]洋場私探 Mannix

洋場私探(Mannix)是一部美國偵探電視劇,於1967年至1975年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播出。配樂則由阿根廷裔美國鋼琴家、作曲家、編曲家和指揮家拉羅·希弗林(Boris Claudio “Lalo" Schifrin, 1932~)負責

[曲介]拉丁慶典 Latin Celebration

美國編曲家約翰·塔根侯斯特(John Tatgenhorst, 1938~)為管樂團編曲的拉丁慶典(Latin Celebration)中,收錄了四首耳熟能詳,充滿節慶熱鬧氣氛的拉丁金曲-巴西(Brazil)、多吻我(Bésame Mucho)、不忠(Perfidia)、嗨!曼波(Mambo Jambo)

[曲介]拉丁狂歡節 Latin Carnivale

美國編曲家維克多·洛培茲(Victor López, 1950~)為管樂團編曲的拉丁狂歡節(Latin Carnivale)中,收錄了四首讓人忍不住想舞動的拉丁音樂-熱熱熱(Hot Hot Hot)、康加鼓(Conga)、拉邦巴(La Bamba)、瘋狂人生(Livin’ La Vida Loca)

[曲介]給我搖擺,其餘免談 It Don’t Mean a Thing (If It Ain’t Got That Swing)

給我搖擺,其餘免談(It Don’t Mean a Thing (If It Ain’t Got That Swing))是艾靈頓公爵1931年創作的作品,由歐文·米爾斯(Irving Mills, 1804~1985)作詞,後來也成為爵士標準曲目。由於曲名,爵士歷史學家岡瑟·舒勒(Gunther Alexander Schuller, 1935~2015)將此曲譽為「當代的傳奇」和「預言性的作品和標題。」

[曲介]熱帶慶典 Fiesta Tropicale

美國編曲家維克多·洛培茲(Victor López, 1950~)為管樂團編曲的熱帶慶典(Fiesta Tropicale)中,收錄了四首耳熟能詳,充滿節慶熱鬧氣氛的拉丁金曲-嘿!如何?(Oye Como Va)、什麼時候(Quando, Quando Quando)、敲杯人(El Cumbanchero)、巴西(Brazil)

[曲介]艾靈頓(向公爵致敬) Ellington (A Tribute to the Duke)

美國編曲家賴瑞·柯克納(Larry Kerchner, 1945~)為管樂團編曲的艾靈頓(向公爵致敬)(Ellington (A Tribute to the Duke))中,收錄了四首艾靈頓公爵著名的作品孤寂(Solitude)、瘋狂愛你(Love You Madly)、多愁善感(In a Sentimental Mood)、別再四處亂跑(Don’t Get Around Much Anymore)

[曲介]酒與玫瑰的日子 Days of Wine and Roses

酒與玫瑰的日子(Days of Wine and Roses)電影配樂由知名的美國指揮與作曲家亨利·曼西尼(Henry Mancini, 1924~1994)擔任,主題曲讓曼西尼繼月河後再次榮獲1962年的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Academy Award for Best Original Song)

[曲介]波沙利諾 Bossalino

由瑞士作曲家傑若梅·湯瑪斯(Jérôme Thomas)創作,曲名來自波沙諾瓦的音樂,以慵懶的富魯格號(Flugelhorn)主奏,彷彿讓人身處里約熱內盧著名的科帕卡巴那(Copacabana)海灘,手裡拿著一杯椰汁甘蔗酒(Batida de coco),身邊圍繞著美麗的里約熱內盧女郎(Cariocas)

[曲介]交響故事「龍貓」 オーケストラストーリーズ「となりのトトロ」

2002年,龍貓公開15週年時,久石譲推出為初次接觸管弦樂段的成人與兒童,管弦樂團搭配朗讀說書人的交響故事「龍貓」(オーケストラストーリーズ「となりのトトロ」)編曲

[曲介]彼得與狼 Peter and the Wolf

1936年,俄國作曲家瑟蓋·普羅高菲夫(Serge Prokofiev, 1891~1953)應莫斯科中央兒童劇院創始人與總監娜塔莉亞·薩茲(Natalya Sats, 1903~1993)之邀,為兒童創作一部新的交響樂作品,希望能夠讓兒童們認識管弦樂團中的樂器,並孕育兒童們的音樂品味,花了僅兩週的時間,普羅高菲夫創作出了管弦樂童話故事《彼得與狼》(Peter and the Wolf)。

[曲介]哆拉A夢集錦 Doraemon á la Carte

在哆拉A夢集錦(Doraemon á la Carte)中,日本編曲家山里佐和子(Yamazato Sawako)將哆啦A夢動畫中許多情節的背景音樂,如同曲名á la Carte(法文,意思為按照菜單單點餐點),將配樂作為原料,如同故事情節一一排列,以有趣的方式烹飪(編曲),只要一聽,一連串有趣的場景就會相繼出現

[曲介]耶誕節慶 A Christmas Festival

勒羅伊·安德森(Leroy Anderson)受波士頓大眾管弦樂團(Boston Pops Orchestra)的指揮亞瑟·費德勒(Arthur Fiedler)委託,為1950年將推出的唱片創作耶誕節慶(A Christmas Festival)

[曲介]歐洲聖誕 Christmas in Europe

透過歐洲聖誕(Christmas in Europe)這首曲子,感受在歐洲度過聖誕假期的氛圍吧!由美國作編曲家提摩西·強森(Timothy Johnson, 1956~)編曲,挑選了歐洲不同國家,包含了英格蘭、法國、愛爾蘭、波蘭,大家比較不認識的耶誕頌歌(Christmas Carol)

[曲介]白色聖誕 White Christmas

白色聖誕(White Christmas)是歐文·柏林(Irving Berlin, 1888~1989)為1942年一部美國音樂電影「假期飯店」(Holiday Inn)配樂裡最有名的一首歌曲,也榮獲1943的第十五屆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讓人回憶起傳統的聖誕節場景

[曲介]聖誕老人進城來 Santa Claus Is Comin’ to Town

聖誕老人進城來(Santa Claus Is Comin’ to Town),這首膾炙人口的聖誕歌曲由約翰·佛列德瑞克·庫茲(John Frederic Coots, 1897~1985)與海文·葛利斯比(Haven Gillespie, 1888~1975)於1934年共同創作,同年稍晚由艾迪·坎托(Eddie Cantor, 1892~1964)在11月的廣播節目中翻唱,才意外成為熱門歌曲,不到24小時就售出了超過50萬份樂譜與3萬份錄音

[曲介]聖誕快樂(戰爭結束) Happy Xmas (War Is Over)

聖誕快樂(戰爭結束)[Happy Xmas (War Is Over)]是披頭四樂團(The Beatles)的主唱約翰·藍儂(John Lennon, 1940~1980)和他的妻子小野洋子(Yoko Ono, 1933~)在越戰期間的1971年發表的一首反戰單曲,同時也是首聖誕歌曲

[曲介]水上音樂組曲 Water Music Suite

水上音樂(Water Music)是巴洛克時期作曲家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韓德爾(Georg Friedrich Händel, 1685~1759)為1717年7月17日,英國國王喬治一世(King George I, 1660~1727)於英國泰唔士河上舉行音樂會而創作,是一首具有慶典與皇家宴會氣氛的音樂,不僅規模龐大,適合戶外演奏,也是早期開始大量使用銅管樂器的管弦樂曲之一

[曲介]天方夜譚 Scheherazade

尼古萊·安德烈耶維奇·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ikolay Andreyevich Rimsky-Korsakov, 1844~1908)於1888年夏天完成這部作品,同年於俄國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由作曲家本人指揮首演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以蘇丹夏克里亞與雪赫拉莎德的故事做為描述性音樂作品《天方夜譚》交響組曲的骨幹,原文曲名即為雪赫拉莎德(Шехеразада, Scheherazade),使用四個《一千零一夜》裡不同的故事,中間穿插代表蘇丹夏克里亞的主題與雪赫拉莎德主題的華彩樂段(Cadenza),並以他卓越的配器法以及使用管絃樂器的多彩音色變化,用絢麗、豐富的異域風情旋律為聽眾描繪出一個充滿神秘色彩而陌生的阿拉伯世界

[曲介]交響舞曲 Symphonic Dances

交響舞曲(Symphonic Dances),是俄國作曲家瑟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曼尼諾夫(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 Sergei Vasilyevich Rachmaninoff, 1873~1943)於1940年10月完成的三樂章管弦樂組曲,是他人生中最後一首主要的管弦樂作品,也是在美國生活期間唯一完整創作的作品

[曲介]莊嚴序曲「1812」 Ouverture Solonelle “1812″

莊嚴序曲「1812」(Ouverture Solonelle “1812″),通稱1812序曲,是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為了紀念1812年米哈伊爾·庫圖佐夫(Mikhail Kutuzov)元帥於博羅帝諾(Borodino)戰役帶領俄國人民抵抗迎擊拿破崙大軍的入侵,最終法軍慘勝,但不僅未獲得俄國投降與戰爭利益,最終更由於補給線過長,耗盡冬季儲備資源,而在長遠的征途中撤退,途中更受到許多壓倒性的障礙,損失慘重,最終俄國成功抵禦法國的入侵,贏得俄法戰爭的勝利。

[曲介]Nimrod 《寧錄》選自《謎之變奏曲》

1898年10月21日晚上,和妻子卡洛琳·愛麗絲·艾爾加(Caroline Alice Elgar)居住在英國寧靜鄉郊的英國作曲家愛德華·威廉·艾爾加爵士(Sir Edward William Elgar, 1857~1934)經過一整天勞累的教學工作後,疲憊地回到家中,然後坐到鋼琴前隨便即興地彈奏樂曲,直到一段旋律引起了經過的卡洛琳的注意,問他這是什麼旋律,並說她相當喜歡這旋律,要他再彈一次給她聽,艾爾加回答說:「沒什麼,但是也許可以用這旋律寫些音樂。」,這對恩愛的夫妻便開始玩起遊戲來,他為了討好妻子,依此旋律開始即興創作彈出對照一個個親友各人性格的不同變奏,讓卡洛琳猜測變奏所代表的他們兩夫婦身邊的好友們,最後他把這些音樂擴編為一首首管弦樂曲,除了主題之外,艾爾加將不太應該公開樂章暗示的親友謎底的14段變奏記下,就是這首《謎之變奏曲》(Enigma Variations)。

而今晚演出的[變奏九 -《寧錄》(Nimrod)]也稱作獵人,「寧錄」一詞在舊約聖經《創世紀》中意為「主前全能的獵人」(Mighty Hunter before the Lord),指的也就是諾亞的曾孫。描寫的是奧古斯托·約翰納斯·耶格(Augustus Johannes Jäger),耶格在德語中有「獵人」之意。奧古斯托是英國倫敦樂譜出版公司諾維羅(Novello & Co., 同時也是《謎之變奏曲》初版樂譜的出版公司)主編,也是最要好的朋友,這位德國出生的好友和卡洛琳一起陪伴艾爾加經歷過很多人生低潮。1904年,艾爾加曾說:「《寧錄》其實不全然是耶格的肖像,反而是一段故事。」艾爾加曾經非常沮喪而打算放棄作曲,在一次漫長的夏日午後談話中,耶格則以貝多芬為例來鼓勵艾爾加:「雖然人生有很多擔憂,但卻在逆境中譜寫出更多動人的音樂。」耶格甚至哼唱貝多芬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愴》(Piano Sonata No. 8 Pathétique)的第二樂章來激勵艾爾加。「獵人變奏的開頭其實就是在暗示《悲愴》第二樂章的主題。」可惜耶格早逝於1909年,二十年後艾爾加在筆記本上寫道:「也許耶格的摰友地位已被他人所取代,但沒有人可以填補耶格在我心中所留下的空洞。」

這段也是全曲最為著名、亦最常被單獨演奏的一個變奏。

[曲介]Ma mere l’oye-Apothéose : Le Jardin féerique 《神仙花園》 選自《鵝媽媽組曲》

法國作曲家莫里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於1908~1910年間完成由五首小品構成的四手聯彈鋼琴組曲《鵝媽媽》(Ma mere l’oye, 字面上意思是「我的鵝媽媽」)。

1911年,拉威爾將鋼琴四手聯彈改編為管弦樂譜,這也是現今最常聽到的版本。1912年,他的朋友與贊助人傑克‧侯謝(Jacques Rouché)委託他改寫成芭蕾舞劇,於是拉威爾在開頭另加前奏與舞曲,並以四首插曲將原來的五首曲子隔開。

[曲介]Coppèlia 《柯碧莉亞》選曲

法國作曲家里奧·德利伯(Léo Delibes, 1836~1891)於1870年5月25日完成並首演,被譽為三大法國芭蕾舞劇之一的代表作《柯碧莉亞》(Coppélia)

前西班牙空軍樂隊(Banda De Aviación)指揮曼努埃·戈梅茲·德·阿里巴(Manuel Gomez de Arriba, 1904~1974)以幻想曲的方式改編為《柯碧莉亞》選曲(Coppélia),這種方式也是當時常見的將歌劇、芭蕾舞劇以不間斷的組曲方式編曲。

從歷史、地域與作品一窺管樂團的編制與音響-(8)義大利

1901年,亞歷山卓·維賽拉(Allesandro Vessella)所提出的編制獲得戰爭部長主持的委員會通過與義大利皇家法令的批准,明確地區分簧片樂器(Ance)、清亮銅管樂器(Ottoni chiari, 即圓柱管徑銅管樂器)與厚重銅管樂器(Ottoni scuri, 即圓錐管徑銅管樂器)家族,並採用其倡導的薩克斯風,其中80人,而後擴增為102人的大型樂團編制(Grande Banda)更由義大利軍樂隊採用,後也常稱此種大型編制為維賽拉編制(Organico Vesselliana)

[曲介]Молитва за Україну, Prayer for Ukraine 為烏克蘭祈禱

為烏克蘭祈禱(Молитва за Україну, Prayer for Ukraine)是1885年,烏克蘭作家與詩人奧歷山大·科尼斯基(Oleksandr Konyskyj)與烏克蘭作曲家邁科拉·里森科(Mykola Lysenko)所共同創作的烏克蘭非官方民族精神歌曲,在烏克蘭文化中廣為傳唱。

班·朗崔(Ben Roundtree)與約翰·羅馬諾(John Romano)編曲了免費的管樂版本支持烏克蘭。

從歷史、地域與作品一窺管樂團的編制與音響-(7)德國、奧地利

傳統德奧是編制與目前所熟悉的編制相較,長笛與薩克斯風並未納入其中。可能的原因包括維普瑞契當時在樂器發明製造上與阿道夫·薩克斯(Adolphe Sax, 1814~1894)認知相左。

薩克斯風除了在19世紀未獲維普瑞契支持加入德國的軍樂系統(甚至影響了許多中東歐,乃至俄國等樂器輸出國),後來又歷經大戰、納粹統治…等等政治影響,直到20世紀後半,德國軍樂隊(管樂團)才正式納入薩克斯風,方將中音域的重心從銅管樂器置換為木管樂器。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管樂作品與改編

2020年是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的誕生兩百五十週年

貝多芬的年代其實略早於19世紀管樂器大幅改良的高峰,因此沒有機會看到這部分的發展,但他也為當時風行的管樂合奏Harmoniemusik和早期的軍樂隊留下了一些作品,或者是其他作編曲家以Hamoniemusik的方式留下了編曲。

分享兩個有趣的第九號交響曲"合唱"(Symphony No. 9)管樂版本

從歷史、地域與作品一窺管樂團的編制與音響-(6)法國、比利時

傳統的法式管樂團(大型軍樂隊)編制與現今常見的管樂團編制不同,大致上可以說是管樂團(Concert Band)和(英式)銅管樂團(Brass Band)的”綜合”!

使用 WordPress.com 設計專業網站
立即開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