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地域與作品一窺管樂團的編制與音響-(8)義大利

1901年,亞歷山卓·維賽拉(Allesandro Vessella)所提出的編制獲得戰爭部長主持的委員會通過與義大利皇家法令的批准,明確地區分簧片樂器(Ance)、清亮銅管樂器(Ottoni chiari, 即圓柱管徑銅管樂器)與厚重銅管樂器(Ottoni scuri, 即圓錐管徑銅管樂器)家族,並採用其倡導的薩克斯風,其中80人,而後擴增為102人的大型樂團編制(Grande Banda)更由義大利軍樂隊採用,後也常稱此種大型編制為維賽拉編制(Organico Vesselliana)

管樂遺產百科全書(Heritage Encyclopedia of Band Music)

管樂遺產百科全書(Heritage Encyclopedia of Band Music)由威廉·H·雷瑞格(William H. Rehrig)主編,主要目標在記錄所有為管樂團或軍樂隊創作的出版作品(部分為未出版),也試圖提供所有作品為管樂團所演奏的作曲家傳記,無論其音樂作品是否為為管樂團原創。

管樂遺產百科全書(Heritage Encyclopedia of Band Music) 線上資料庫版本於2013年上線,目前可以繳交年費的方式使用查詢,每年的個人年費為美金$9.95,仍然以收錄所有的管樂作曲家與作品為目標,目前包含了超過26000位作曲家基本資料或傳記簡介、超過190000首作品資料與數以千計的作品簡介,在作者與編輯群超過30年的研究背景下,目前仍不斷更新中。

由於作者與編輯群仍以美國為主,由於管樂團的編制、作品與發展等,相當受到歷史、語言與地域的不同而有其獨特性,雖然語言不同,但此百科全書也取得相當多非英語系國家的資料與專家協助,故對英語系的讀者來說仍相當有幫助。

進行曲大王約翰·菲利浦·蘇沙(John Philip Sousa)的作品與錄音集

約翰·菲利浦·蘇沙(John Philip Sousa, 1854~1932),為美國作曲家與指揮,以「進行曲大王」或「美國進行曲大王」為人所知。曾經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樂隊(United States Marine Band)並於1880~1892年擔任指揮。其作品包含了137首進行曲、15部輕歌劇、5首序曲、11首組曲、24首舞曲、28首幻想曲與322首19世紀的交響作品。其中最值得推薦的當然是進行曲作品。

進行曲遺產(Heritage of the March)錄音資料庫

年間以進行曲與嘉洛普舞曲為內容的黑膠唱片錄音。目前為止仍是歷史上最大的單一進行曲錄音系列,共收錄了近3000首進行曲。

這個資料庫的錄音由進行曲收藏家羅伯·候(Robert Hoe)無償發行,在收集這些樂譜、錄音資訊的過程中,也成為了最了解管樂團的歷史學家之一。

羅伯·候的夢想是以書面的方式來保存諸如傳記、樂曲等音樂資訊,而威廉·H·雷瑞格(William H. Rehrig)後繼這樣的編寫工作,而主編了管樂遺產百科全書(Heritage Encyclopedia of Band Music)。

Euphonium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過去02.閥門(Valve)的發明

蛇號(Serpent)與奧菲克萊德號(Ophicléide)在操作的機制上,仍侷限於在樂器管身上開孔,以手指或輔以鍵機(Key)按壓改變音高,而並未改變管長。

19世紀,真正對銅管樂器產生革命性的改良當數閥門(Valve)的發明。

從歷史、地域與作品一窺管樂團的編制與音響-(7)德國、奧地利

傳統德奧是編制與目前所熟悉的編制相較,長笛與薩克斯風並未納入其中。可能的原因包括維普瑞契當時在樂器發明製造上與阿道夫·薩克斯(Adolphe Sax, 1814~1894)認知相左。

薩克斯風除了在19世紀未獲維普瑞契支持加入德國的軍樂系統(甚至影響了許多中東歐,乃至俄國等樂器輸出國),後來又歷經大戰、納粹統治…等等政治影響,直到20世紀後半,德國軍樂隊(管樂團)才正式納入薩克斯風,方將中音域的重心從銅管樂器置換為木管樂器。

Euphonium的過去、現在與未來-00.前言

今年,2021在台灣低音號與上低音號協會的邀請下,在即將發行的第一期會刊上,放上一篇上低音號的歷史(但實際上,跟低音號應該是有好大一部分是分不開的),想來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目前篇幅未定,所以也就沒有限制,那就來將更多的資料加入吧!

Euphonium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過去01.蛇號(Serpent)與奧菲克萊德號(Ophicléide)

粗管上低音號(Euphonium)與低音號(Tuba)的前身可回朔至蛇號(Serpent)。

19世紀時,由於蛇號音量過小且難以控制音準和音色,逐漸被奧菲克萊德號(Ophicléide)取代。

從歷史、地域與作品一窺管樂團的編制與音響-(6)法國、比利時

傳統的法式管樂團(大型軍樂隊)編制與現今常見的管樂團編制不同,大致上可以說是管樂團(Concert Band)和(英式)銅管樂團(Brass Band)的”綜合”!

從歷史、地域與作品一窺管樂團的編制與音響-(4)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的軍樂隊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的軍樂隊作品的代表,皆以傳統的古典風格寫成,雖然可能在編制上擴大,但除了配器上,大多並沒有太大的創新。

此時期的作品可以用白遼士 (Hector Berlioz)的「葬禮與勝利的大交響曲」(Grande Symphonie Funèbre et Triomphale)作為總結。編制上突破了當時樂隊規模的創舉。

從歷史、地域與作品一窺管樂團的編制與音響-(3)Harmoniemusik

Harmonie指的是盛行於18世紀,以奧地利為中心,流行於1750~1830年代左右的管樂合奏團,大多為5~8人,標準的編制,是一個管樂八重奏包含了2 雙簧管(Oboes)、2 單簧管(Clarinets)、2 低音管(Bassoons)、2 法國號(Horns)

使用 WordPress.com 設計專業網站
立即開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