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介]天方夜譚 Scheherazade

尼古萊·安德烈耶維奇·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ikolay Andreyevich Rimsky-Korsakov, 1844~1908)

尼古萊·安德烈耶維奇·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ikolay Andreyevich Rimsky-Korsakov, 1844~1908)1888年夏天完成這部作品,同年於俄國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由作曲家本人指揮首演。

樂譜出版時,總譜上印刷著一段話: 「蘇丹夏克里亞(Sultan Schakhriar)堅信所有女人都是虛偽和不忠的。每次結婚,過了初夜後,次日便把妻子處死。然而,年輕的蘇丹娜(新娘)雪赫拉莎德(Sultana Scheherazade)每個晚上都會講些有趣的故事,因為故事實在太有趣了,蘇丹夏克里亞為了聽到故事的結局,便一天又一天把處死雪赫拉莎德的日期延後,最後竟延了一千零一夜。故事結局蘇丹夏克里亞被這些美妙的故事所打動,決定不處死雪赫拉莎德了。」

這些故事源於中東口頭文學傳統,來自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地,9世紀左右以阿拉伯文編寫成《一千零一夜》(One Thousands and One Nights)的故事集,18世紀初傳到了西方後成為一部歷久不衰的經典文學創作,塑造了西方人心目中阿拉伯世界的形象。

萊昂·巴克斯特 ( Léon Bakst)創作的原版天方夜譚芭蕾舞劇設計場景
萊昂·巴克斯特 ( Léon Bakst)創作的原版天方夜譚芭蕾舞劇中的
藍色蘇丹娜形象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以蘇丹夏克里亞與雪赫拉莎德的故事做為描述性音樂作品《天方夜譚》交響組曲的骨幹,原文曲名即為雪赫拉莎德(Шехеразада, Scheherazade),使用四個《一千零一夜》裡不同的故事,中間穿插代表蘇丹夏克里亞的主題與雪赫拉莎德主題的華彩樂段(Cadenza),並以他卓越的配器法以及使用管絃樂器的多彩音色變化,用絢麗、豐富的異域風情旋律為聽眾描繪出一個充滿神秘色彩而陌生的阿拉伯世界。全曲共有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海與辛巴達的船》(The Sea and Sinbadad’s Ship)

樂曲開頭,低音部齊奏出專橫而霸道的第一主題,此為蘇丹夏克里亞的主題。接著獨奏小提琴(管樂團版本改編為獨奏長笛)在豎琴的伴奏下,奏出一段纖細、婉轉而富表現力的旋律,有如敘事般(Recitativo)的樂句,此為雪赫拉莎德的主題。這兩段主題有如主導動機般,將在往後的每個樂章中不斷出現,描繪出雪赫拉莎德在每個樂章中不斷地在講故事,而夏李爾王時而附和,時而像在背景般聆聽著故事的場景。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更藉多年之航海經歷,在起伏的波濤樂思中描繪了辛巴達乘風破浪,勇闖印度及斯里蘭卡海域之旅程。

蘇丹夏克里亞主題
雪赫拉莎德主題

第二樂章:《卡蘭德王子的故事》(The Tale of the Kalander Prince)

樂章再次由雪赫拉莎德的主題展開,而這次獨奏長笛以更豐富的裝飾奏發展主題(原來小提琴的雙音則由多聲部長笛演奏),演奏速度上也比第一樂章輕快,象徵著雪赫拉莎德更加有自信的向蘇丹夏克里亞講故事。

第二樂章開頭,獨奏的雪赫拉莎德主題以敘事般(Recitativo)的方式演奏,強調了口說故事的感覺

第二樂章帶出了一位全新的故事角色-卡蘭德王子,卡蘭德王子指的可能是打扮成苦行僧周遊列國的王子,而作曲家並未清楚指示故事的由來。由低音管帶出象徵卡蘭德王子形象的獨奏,為具有舞蹈風格的三拍子樂段。

象徵卡蘭德王子的低音管獨奏,以如朗誦般的隨想(Capriccioso, quasi recitando)生動描繪

第三樂章:《小王子與小公主》(The Young Prince and the Young Princess)

此樂章以優美抒情的歌唱旋律展開,描述著年輕王子與公主墜入愛河的浪漫場景。

第三樂章開頭的優美主題旋律

特別的是作曲家在這個樂段中使用單簧管等木管快速的26連音與32連音增添樂段中華麗浪漫的色彩。

第三樂章中單簧管精彩的華麗樂句

樂曲中段則加入了單簧管優雅(grazioso)而具有東方色彩的舞曲,彷彿是公主為愛人獻上一段引人遐想的阿拉伯舞蹈,樂章最後再次由雪赫拉莎德的主題溫柔而靜謐的結束。

第三樂章中單簧管演奏具有東方色彩的舞曲

第四樂章:《巴格達的節日,海,船在有青銅騎士的岩石上觸礁,終曲》(Festival at Bagdad, the Sea, the Ship Breaks against a Cliff Surmounted by a Bronze Horseman, Conclusion)

終章雪赫拉莎德想起蘇丹的威脅,便說起了一個令人驚駭的故事。故事背景為熱鬧的巴格達節日,有位逃亡到海上的英俊青銅騎士,他乘坐的船隻在海上歷經驚滔駭浪,伴隨著激昂高亢的樂聲,最終船毀人亡。樂章中,迄今出現過的主題被巧妙地組合在一起,此時蘇丹夏克里亞的主題的再現充滿氣勢卻少了殺氣,而雪赫拉莎德的主題則一改第一樂章中的柔弱,以更富張力與自信的表情再現,最終蘇丹夏克里亞被雪赫拉莎德的故事所打動,全曲由雪赫拉莎德的主題帶領終章走向平靜美好的結局。

今天演出的版本為首屈一指的法國共和衛隊(禁衛軍)交響管樂團(Orchestre d’Harmonie de la Garde Républicaine)樂長馮索瓦·布隆傑(François Boulanger)所編曲。

2015年萊夫·塞格斯坦(Leif Segerstam)指揮
西班牙加利西亞管絃樂團(Orquesta Sinfónica de Galicia)音樂會現場錄音
1982年塞爾吉烏·傑利畢達克(Sergiu Celibidache)指揮
德國斯圖加特廣播管絃樂團(Radio-Sinfonieorchester Stuttgart)音樂會現場錄音
馮索瓦·布隆傑(François Boulanger)指揮
法國共和衛隊(禁衛軍)交響管樂團(Orchestre d’Harmonie de la Garde Républicaine)管樂版錄音
楊·考伯(Jan Cober)指揮瑞士陸軍軍樂隊(Schweizer Armeespiel)管樂版錄音

收到新網誌上架的郵件通知,也讓更多管樂愛好者看到吧:

發表者:邱浩瑋 vvhitewhale

業餘管樂愛好者,透過研究、寫作與介紹網路上免費的影音資源,發掘更多不同的管樂可能性!

發表留言

使用 WordPress.com 設計專業網站
立即開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