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Band Book背後的原理及為什麼有用?

3D Band Book是基於純律(Just Intonation),
而非如調音器是基於平均律(Equal Temperament)

用重要的一個結論先破題,當然後續會有所說明!

599免運費】3D Band Book【B-flat Clarinet】Bb調單簧管AP.EL02856 | Yahoo奇摩拍賣
3D Band Book

由詹姆士·D·普洛伊哈(James D. Ployhar)與喬治·B·澤普(George B. Zepp)合著的3D Band Book,如書名與書中的給學生的話所述,分為三個面向(3 Dimensional),分別是

  • I.調音・暖身 (Tune Up・Warm Up)
  • II.調性準備 (Key Preparation)
  • III.節奏準備 (Rhythm Preparation)
3D Band Book的給學生的話

給學生的話中提到這個方法將能降低合奏的壓力(想必是音準、基本調性技術、節奏,這些需要準備,而沒準備好會帶來的壓力)與達到事倍功半。另外在開始這三個面向的練習前,有3頁關於和聲(Harmony)與聽力(Ear Training)的基本知識,是用來連結後續的練習(Exercises)與合奏歌曲(Chorales),這部分常常是被忽略而略過的。

和聲(Harmony)基本知識

(以下為簡易樂理複習,慎入!)

書中提到和聲(Harmony)是將音符(Notes)組合成和弦(Chords)的藝術。而和聲內容的一開始簡單以鋼琴鍵盤講述了全音(Whole Step)與半音(Half Step)的定義,之後便是音程(Interval)的說明。

其中2、3、6、7度為大(Major)或小(minor)音程,取決於其中包含的半音數,書中舉例,三度包含2個全音為大三度、包含1個全音、1個半音則為小三度。

大、小三度

其餘非大或小音程的即為完全(Perfect)音程,即1(同)、4、5、8度。但這裡提出了兩個例外,Si與Fa之間為減音程(五度),Fa與Si之間微增音程(四度),原因是4、5度之間恰好只有1個半音,如前者多了1個半音,則音程變窄,稱減音程(Diminished),如後者少了一個半音(由全音取代)則音程變寬,稱增音程(Argumented)。

由增、減音程的定義來看,其得名是由完全音程而來,而不是天生的命名與定義。

三和弦,根音、三音與五音

而和弦(Chords)是眾多音符同時演奏組合而成,眾多指的是最少為三個,因此最簡單的便是三和弦(Triad)。而和弦以某個建立於其上的音命名,該音即為根音(Root),而三和弦中,根音之上,與根音為三度的稱為三音(Third),與根音為五度的稱為五音(Fifth),書中並列舉了四種三和弦,大(Major)、小(minor)、增(Augmented)、減(Diminished)三和弦。

四種三和弦,大(Major)、小(minor)、增(Argumented)、減(Diminished)三和弦

和弦除了數字命名,也可以用羅馬數字,以某個建立於其上的音給予符號,而根音的大小寫也分別代表該和弦為大或小和弦,增或減和弦則額外加上縮寫的aug.或dim.。

和弦符號

聽力(Ear Training)基本知識

在聽力基本知識中,提到再多的理論都不如實際聽到這些和聲來得重要!

首先,列舉了音程的例子,供演奏聆聽記憶:

音程範例

這裡列舉的其實是最常見的音程,但也侷限在完全音程與大、小音程。其中大三度、小六度和小三度、大六度為互補的兩組,分別包含了高低八度的兩個音。

大、小三度的互相對照:

大、小三度對照

完全五度的例子:

完全五度

然後把上述包含三和弦中根音的大、小三度和完全五度組合起來,就是大、小三和弦:

建構大、小三和弦

這種以大、小三度和完全五度組合建構三和弦的方式,
其實也就是作者建議在後續章節中的練習方式

而其中的I、IV、V三和弦又稱為正(三)和弦或主要和弦(Principal Chords),其中I又稱為主三和弦(Tonic Chord or Triad)、IV為下屬三和弦(Subdominant Chord or Triad)、V為屬三和弦(Dominant Chord or Triad)。

大調中所有的主要和弦皆為大和弦,小調中的I、IV和弦為小和弦,V和弦仍為大和弦。

主要和弦

其中有句看來理所當然,應該不是很重要,但卻對後續的練習安排為何是如此來說相當重要的一句話,音階中的每個音可以用這三個(主要)和弦來構成和聲(Every note of the scale can be harmonized using these three chords),至於為什麼重要呢?我們再多預覽一下接下來的第一個面向練習。

I.調音・暖身 (Tune Up・Warm Up)

首先為了調音的目的,所有樂器被分為四個群組(Group I~IV),大致樂器音域由高至低:

群組 (Group)木管 (Woodwind)銅管 (Brass)打擊 (Percussion)
Group I短笛 (Piccolo)
長笛 (Flute)
雙簧管 (Oboe)
Eb 單簧管 (Eb Clarinet)
Bb 單簧管 (Bb Clarinet)
鐘琴 (Bells)
Group II中音薩克斯風 (Alto Saxophone)小號/短號 (Trumpet/Cornet)
Group III低音管 (Bassoon)
中音單簧管 (Alto Clarinet)
次中音薩克斯風 (Tenor Saxophone)
法國號 (Horn)
長號 (Trombone)
上低音號 (Euphonium)
Group IV低音單簧管 (Bass Clarinet)
倍低音單簧管 (Contrabass Clarinet)
上低音薩克斯風 (Baritone Saxophone)
低音號 (Tuba)
調音分組
調音分組

而其實這個分組僅用於每首練習中第1~2小節的統一調音部分(Unison Tuning)。所有的樂器依照其群組依序加入吹奏,有兩個重點:

  • 使用可靠的樂器或調音器先為Group IV的樂器調音
  • 其它群組再依序加入齊奏
統一調音部分(Unison Tuning)

在後續進行每首練習中的第3~6小節的和弦部分(Chords)時,重點是:

  • 先調準每個和弦的Outside voices,也就是和弦中的三(Third)、五(Fifth)、七(Seventh)音。而Group IV的樂器永遠吹奏和弦中的主音(Tonic),因此可以用以調準這些Outside voices。
和弦部分(Chords)

而在音符左方的阿拉伯數字標注了該音在和弦中的位置為主音(根音)或三、五、七音,音符右方如有出現升降記號,並不是實際的升降記號,而是該音偏低或偏高趨勢的提示,因此反而吹奏時,該作反向調整。然而經過各個樂器分部對照比較,這些趨勢隨樂器不同而不同,不隨調性不同或和弦中的位置不同(為主音(根音)或三、五、七音)而不同,應是與樂器相關,而非音律、和聲、調性的緣故,因此參考上需要特別小心!

指揮總譜中的調音・暖身 (Tune Up・Warm Up)
分部譜中的調音・暖身 (Tune Up・Warm Up)

截至目前,有些問題產生:

  • 為何完全音程是Perfect?比大、小音程(Major & minor)純粹、完美?
  • 主要和弦為何是I、IV、V和弦?
  • 為何書中的使用I.調音・暖身 (Tune Up・Warm Up)是主要和弦的大三(屬七)和弦來調音與練習和聲聽力?
  • 音階從主要和弦而來?
  • 純律純在哪?為什麼3D的調音與練習是基於純律?

這些問題有些或許有音樂上的答案,但也許用一些數學、物理上的解釋會有一些不同的思考!

從最基本的頻率(f, Frequency)、波長(λ, Wave length)、音速(v, Velosity)的關係出發:

What is the wavelength of a sound wave with a frequency of 440 Hz if the  speed of sound in air is 340 m/s? | Socratic

波長表示波形重複一次,也就是一個完整的波的長度,當然與管(弦)長有正向關係,越長的管長能產生越長的波長。頻率表示一定時間內能產生幾個波,我們感受頻率實際上是感受到音高,頻率越高,音高越高。這個公式不是很困難,一定時間內產生了幾個波,這些波總長度當然就是這段時間內波跑的距離,當然就是音速了。

舉一個實用的例子,經驗上,音速在乾燥空氣中傳播時會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它與溫度的關係可表示為 v = 331.6+0.6T (T是攝氏溫度),公式不用記,只要知道溫度越高,原則上音速越快。當溫度高時,要演奏同音高(頻率)的音,波長就會更長,管長也就更長,也就是熱時要拔調音管,冷時要拉調音管,「熱脹冷縮」。為何不是熱時樂器膨脹,反而要拉調音管呢?那是因為音速的效應比起樂器變化的程度要來得大得多!

如果以氣溫從25度升到30度,音速大致從346.6 m/s升到349.6 m/s,管(波)長就要增加至約(349.6/346.6)=100.9%,對Bb調小號約1.4公尺的管長來說,管長就要增加1.26公分,調音管就要推出0.63公分左右,Bb調低音號約5.5公尺,調音管就要推出2.48公分左右,當然這是很粗略的估算,影響的因素還有其它。

大家所熟悉的泛音列(Harmonic series),最初發展之時,便是以整數比例位置縮短弦長獲得頻率較高的泛音

泛音列 (Harmonic Series)
基音與前六泛音(1st~7th)的波長示意,在同樣的弦(管)長中

由基音(Do)出發,最單純的頻率整數比例即為1:2而得到較基音高八度的第一泛音(Do),下一個簡單頻率整數比例則為1:3而得到較第一泛音高五度的第二泛音(Sol),可見泛音的順序數字比即為彼此間的頻率比,而僅用到2與3兩個簡單整數(質數)的比例為基音與第三泛音間的1:2、2:3、3:4 (4=22),即為完全八度(1:2)、五度(2:3)、四度(3:4),可見完全音程(Perfect)為僅限於使用2與3兩個簡單整數(質數)組合出的比例而得

完全音程 (Perfect)

若再加入下一個簡單整數,僅用到2、3與5三個簡單整數(質數)的比例為基音與第五泛音間的1:2、2:3、3:4、4:5、5:6 (6=2×3),除了前三個完全音程外,即為大三度(4:5)、小三度(5:6),若略過7(質數)不使用,與大三度(4:5)互補的即為同八度內的小六度(5:8, 8=23),與小三度(5:6)互補的即為同八度內的大六度(6:10 = 3:5, 6=2×3, 10=2×5),而第七、八泛音或第八、九泛音間為大二度(8:9 or 9:10, 8=23, 9=32, 10=2×5),與其互補的為小七度(9:16 or 10:18=5:9, 9=32, 16=24),而第十四、十五泛音間為小二度(15:16, 15=3×5, 16=24),與其互補的為大七度(16:30=8:15, 8=23, 15=3×5),可見大、小音程(Major、minor)為僅限於使用2、3與5三個簡單整數(質數)組合出的比例而得

大三度、小六度
小三度、大六度
大二度、小七度
小二度、大七度

僅限於使用2與3兩個簡單整數(質數)組合出的比例定義的完全音程(Perfect)僅限於使用2、3與5三個簡單整數(質數)組合出的比例定義的大、小音程(Major、minor)「純粹、完美」是由於數學上更為單純!

而僅以使用2與3兩個簡單整數(質數)組合出的比例定義音階的方式稱為五度相生律或畢氏律(Pythagorean tuning),這種調音的方式當然也可以稱為三限調音(3-limit Tuning)五度圈(Circle of Fifth)是具象化可以理解用五度來解釋轉調的範例,每順時針轉一格即可以代表以升五度的方式轉調,以五度相生律來說,代表音階整體的頻率升高(3/2),轉十二次調後又可以回到原調,以C大調主音為C,轉了十二次後可以得到頻率為(3/2)12倍的C,但如果考慮轉調的過程中其實是讓整體提高了七個八度(高八度,頻率則變成2倍),所以應該得到頻率27倍的C,很明顯的(3/2)12不等於27,轉了一輪卻轉不回原調,可見是轉調失敗!而這也不意外,混入了3的比例,怎麼可能被2的倍數整除呢?

五度圈(Circle of Fifth)

純律(Just Intonation or Pure Intonation)其實指的是以整數比例定義音階的方式,然而現在多用以指稱以使用2、3與5三個簡單整數(質數)組合出的比例定義調音五限調音(5-limit Tuning)1定義,因此常見的純律其實指的是五限純律,而人類感知傾向認為(越)簡單整數比例的音程(更)和諧,然而混入了3與5的比例,更不可能被2的倍數整除,因此純律也是無法任意轉調的,所以可以說純律是相對相當和諧,但是轉調必須特別處理!

泛音列中的前五泛音

純律中使用的完全五度(C-G)的頻率比為2:3,大三度(C-E & bE-G)為4:5,小三度(E-G, C-Eb)為5:6,因此純律大三和弦(C-E-G)的頻率比為4:5:6,而純律小三和弦(C-Eb-G)為10:12:15,依此比例可以定義出自然音階(Diatonic Scale),也就是無任何臨時記號的音階,以下圖的C-E-G大三和弦出發,將C當成五音,可以獲得F-A-C大三和弦,將G當成主音,可以獲得G-B-D大三和弦,而這些構成自然音階的三和弦,比例都是相同的4:5:6,也就是I、IV、V主要和弦(Principal Chords)!而其中還隱含了兩組比例為10:12:15的小三和弦A-C-E與E-G-B。

自然音階:頻率比為4:5:6的大三和弦與頻率比為10:12:15的小三和弦

I、IV、V主要和弦(Principal Chords)都是比例4:5:6的三和弦並構成自然音階

其實經過以上的說明,純律(Just Intonation or Pure Intonation)其實是「純」在數學上的定義,而五度相生律應該可以說是更「純」!而所用到的五限調音的「五」也是數學上的定義。而經過I.調音・暖身 (Tune Up・Warm Up)中某個調的第3~6小節的和弦部分(Chords)聽力練習,基本上就已經透過三個構成自然音階的主要和弦準備好了II.調性準備 (Key Preparation)一開始的音階構成。而這三個主要和弦在純律中具有完全相同的頻率比例,這也是為什麼說3D是基於純律的原因之一,可能有人會說這些主要和弦在平均律也是有相同的頻率比例,但為何3D不是基於平均律呢?那就繼續看下去…

經過以上的說明應該可以了解,只要用到2(或其倍數)以外的簡單整數(質數)作為定義音程的頻率比例,便無法自由轉調,因為只要轉調,這些音程就必須因應新的調性而調整音高(頻率)。於是平均律(Equal Temperament)2因此產生!在一個八度之間,基音與高八度音的比例為最簡單的1:2,而只要將其中的最小單位-半音都調整為相同頻率比,無論如何轉調,音程只要考慮包含幾個相同的半音,而不會因為不同調性而改變,一個八度間有十二個半音(這也是為什麼平均律又稱十二平均律),從基音開始,每升高半音便乘一次固定比例,十二次後便為2,1乘什麼數字十二次會變成2呢?

平均律(Equal Temperament)的半音音程頻率比

用計算機按是這樣子:

平均律(Equal Temperament)的半音音程頻率比

這個數字(無理數),姑且稱之為半音Magic number,很明顯是無法用簡單整數比例得到的!而考慮到實際討論音準時,直接討論頻率或頻率差是不方便的,因此將半音之間的距離以數學方式定義為100%,衡量、計算的方式為:

這個公式也不用記,意思是以半音Magic number當作單位,衡量A、B兩音間的音程,A為待測音,B為參考音,x 100%代表將半音的音程當作100來計。所以每高(低)半音就高(低)100,每高(低)全音就高(低)200,每高(低)一個八度就高(低)1200,而這個數字稱作音分(Cent)。

而一般常見的調音器是基於平均律為基礎去做量測。當然也可以依此計算出純律或五度相生律與平均律間的差異。以自然音階為例,如下圖:

純律、五度相生律、平均律在自然音階中的音程的音分比較

上圖中,藍色數字代表各個音程在該音律中的音分,黑色數字為頻率比例,紅色數字則為相對平均律該高(低)的音分。

以演奏大三和弦中的大三度為例,在用調音器調到主音、三音在平均律下都「準」了以後,如果要以純律演奏,則三音必須低14,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進行3D中的I.調音・暖身 (Tune Up・Warm Up)時常常提到三音必須演奏得比較低!如果認同此點,表示在音律的選擇與音準的調整上,是認同3D是基於純律的

我們可以實際計算一次是否三音真的是低14?

純律、平均律大三度音分差值

用計算機按是這樣子:

純律、平均律大三度音分差值

其實透過一般的調音器還是可以達到純律大三和弦的練習,多數調音器的顯示上方都有兩個箭號標示演奏純律大(小)三度需要較平均律低(高)多少的位置,如下圖,大三度需要低14,而小三度需要高16,不過還是有許多不知名品牌(白牌)調音器沒有做這樣的標示,而或許是剛好這兩個標示數字太過接近,而看起來容易以為只是對稱的「裝飾」。

調音器上純律大、小三度的標示,大三度需要低14,而小三度需要高16

如果做3D調音練習,全體包括演奏大三和弦中三音都以調音器調到0,請務必思考以上的道理!

同時也會有人提到五音需要演奏得比較高,而實際上五音僅需高2,而調音器大多做到+/-1音分的準確度,也就是光誤差就2了,五度在純律與平均律間的誤差是可以忽略的

調音器的規格,基於平均律,量測誤差為+/-1音分

以下為純律與平均律比較表

音程
Interval
平均律音分
Equal Temperament
cents
純律頻率比
Just Intonation
frequency ratio
純律音分
Just Intonation
cents
純律音分差
Just Intonation
difference
同度
Unison
01:100
小二度
minor second
10016:15112+12
大二度
Major second
2009:8204+4
小三度
minor third
3006:5316+16
大三度
Major third
4005:4386-14
完全四度
Perfect fourth
5004:3498-2
三全音
Tritone
60045:32590-10
完全五度
Perfect fifth
7003:2702+2
小六度
minor sixth
8008:5814+14
大六度
Major sixth
9005:3884-16
小七度
minor seventh
100016:9996-4
大七度
Major seventh
110015:81088-12
完全八度
Octave
12002:112000
純律與平均律比較表

從上表可以發現如果使用平均律,無論如何轉調,在不同的調性下,音程的頻率比是固定的,而相差100音分,一旦一個八度內的所有半音都調整為相差100音分,則轉調只有指法上的技術問題,而不會產生音準上的重新調整問題!而在3D的I.調音・暖身 (Tune Up・Warm Up)中,不同調性是需要重新調整音準的,也才需要練習,可以說明3D並非基於平均律

3D的I.調音・暖身 (Tune Up・Warm Up)中不同調性的練習

實際上,在實際練習時,會發現往往某個調熟悉了,轉調後卻覺得不準,其實也是暗示了,人腦還是會受到感知傾向認為(越)簡單整數比例的音程(更)和諧的影響,而相對來說,純律其實較平均律更符合這樣的認知。

以下是Korg的使用調音器比較純律(純正律)、平均律下的大三(長三)和弦、小三(短三)和弦的演奏,可以實際聽聽看!

使用調音器比較純律(純正律)、平均律下的大三(長三)和弦、小三(短三)和弦的演奏

而常見的和聲訓練器(如:Yamaha Harmony Director HD-200或Roland Justy HK-100)都可以直接在純律與平均律間作切換,甚至針對某一個音在持續發聲下,以旋鈕調整該音頻率,直接聽出漸變的差異。如下影片,即以Bb調純律為例,機器螢幕中Bb的音分顯示為0.0,而其它的音程則以純律原則做出與平均律的音分差調整。

和聲訓練器Bb調純律示範

以下提出一個例子,若以C大調純律調音後,在不另外調整的狀況下演奏E大調自然音階,會發現Mi(也就是G#)、La(也就是C#)、Si(也就是D#)已經嚴重偏離純律要求的音程頻率比例!也就是轉調後還是要符合純律的話,則需要重新調整音準!而平均律當然沒有這個問題。

音名
Note Name
平均律音分C大調
純律頻率比
C大調
純律音分
C大調
純律音分差
E大調in C
純律頻率比
(x 4/5)
E大調in C
純律音分
E大調in C
純律音分差
C01:100
D2009:8204+4
E4005:4386-141:100
F5004:3498-2
F#60045:329:8204+4
G7003:2702+2
G#8008:532:25427+27
A9005:3884-164:3498-2
B110015:81088-123:2702+2
C12002:112000
C#130032:15128:75925+25
D#150012:548:251129+29
E16005:22:112000

而以下的影片是以和聲訓練器示範C調大三和弦在純律和平均律下的差別,另外,如上示範如果轉調不調整音準的範例,演奏C#大三和弦在平均律、純律(C調)、純律(C#調)的差異

和聲訓練器示範C調大三和弦在純律和平均律下的差別,及說明純律轉調需要調整音準

除了平均律以外,音程頻率比以簡單整數比例定義的音律,在轉調時皆須重新調整音準!

在3D的I.調音・暖身 (Tune Up・Warm Up)中,指揮總譜其實是無法看出各樂器聲部在主音、三音、五音、七音的分佈,而有許多聲部在第3~6小節的和弦部分(Chords)更是在不同小節中演奏三和絃中的不同位置,因此音響的平衡也是逐小節改變

指揮總譜中的I.調音・暖身 (Tune Up・Warm Up)

因此除了作者建議以大、小三度和完全五度分別調音,組合建構三和弦的練習方式來確認音準外,了解各樂器聲部在三和弦中不同位置的分佈也相當重要。以下是以每首練習4個小節圖像化的方式標示分佈:

3D的I.調音・暖身 (Tune Up・Warm Up)中,各樂器聲部在三和弦中不同位置的分佈

主音、三音、五音、七音分別以紅色、綠色、藍色、紫色標示,而需要注意的特點如下:

  • Bells基本上是基於平均律的樂器,因此在演奏三音與七音時,在純律下是不準的
  • 全部的Group IV與部分的Group III樂器皆只演奏主音,再加上還有其它樂器也有時演奏主音,因此主音本就佔相當大的音量。在調整平衡時,必須特別注意,不論預期的是所謂金字塔式平衡或其它
  • 三音和五音在樂器聲部或是樂器數量上本就是弱勢,甚至較七音弱勢,而造成音量可能不平衡,有時甚至是只有中低音樂器演奏,聽覺感受上也會造成音響不平衡
  • 即使是指揮總譜也無法看出各樂器聲部的分佈,更別提單一樂器分部的分譜,因此在不夠了解練習的設計和熟悉音響的平衡的樂團,如果團員不太了解樂器聲部的分佈,其實不利於調整音響平衡,可以在練習前說明統計

而除了以上的I.調音・暖身 (Tune Up・Warm Up)練習除了調音外,還考慮暖身,因此也是長音練習,而後續的部分則是分成銅管、木管做考慮。Lip Slur是銅管樂器相當常見的暖身方式,而一般管樂團中銅管樂器大多為Bb調,除了法國號為F調,另外,一般的銅管樂器常用音域介於第一與第七泛音間,其中即包含了大三和弦使用的完全音程與大、小音程

一般的銅管樂器常用音域,其中包含大三和弦使用的完全音程與大、小音程

3D中的Brass Lip Slur練習前五首即為一般銅管樂器設計,其它樂器伴奏則構成上述音程。


法國號則是除了調性以外,常用音域則是介於第三與第十五泛音間

法國號常用音域則是介於第三與第十五泛音間

3D中的Brass Lip Slur練習第六首即為法國號設計,其它樂器伴奏則構成上述音程。

木管則是以嘴形練習曲(Embouchure Studies)以自然音階的音程練習與屬七和弦琶音(Dominant Seventh Arpeggio)搭配其它樂器和聲伴奏,在六個常用調性下構建音階。

六個常用調性嘴形練習曲(Embouchure Studies)
嘴形練習曲搭配其它樂器和聲
六個常用調性屬七和弦琶音(Dominant Seventh Arpeggio)
屬七和弦琶音搭配其它樂器和聲















最後的全體半音階暖身練習(Chromatic Exercise),則無搭配和聲在全調性進行,而可以搭配不同的運音方式(Articulation)。

半音階暖身練習(Chromatic Exercise)

而進入II.調性準備 (Key Preparation)的一開始便是在I.調音・暖身 (Tune Up・Warm Up)中透過I、IV、V三個主要和弦(Principal Chords)構成的自然音階(第1首)。除了再次練習與確認自然音階以外,也透過自然音階的和弦(第2首)做進一步的練習,如果在先前的練習即對自然音階的構成音(程)熟悉,那與自然音階可以一起演奏的和弦中帶有臨時升降記號的音程便是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II.調性準備 (Key Preparation)除了I.調音・暖身 (Tune Up・Warm Up)中的10個常用大調外,也加入了其相關的10個小調

自然音階與其和弦

由於在I.調音・暖身 (Tune Up・Warm Up),和弦部分(Chords)練習中,每個樂器分部皆有指定演奏的和弦中的位置,如果經過這樣的練習仍對其中的音程不熟悉,也可透過含有主要和弦而可以自行選擇演奏和弦中不同位置的第6首來練習辨識與演奏主要和弦,尤其是在第7首中的合奏(唱)曲中辨識。

含有主要和弦而可以自行選擇演奏和弦中不同位置的第6首

其實在自然音階中,最明顯該調整的就是3個主要和弦中的三音,也就是C-E-G中的E、F-A-C中的A與G-B-D中的B,而大三度需要低14是相對於根音,於是C-E-G應該是調整為(0)-(-14=014)-(+2=0+2),F-A-C調整為(-2)-(-16=-2-14)-(0=-2+2),G-B-D調整為(+2)-(-12=+2-14)-(+4=+2+2)

而除了和聲訓練器以外,其實也有App能夠直接地發出純律,且方便與平均律快速切換,如許多人所使用的Tunable

Tunable

點左下的音叉,可以切換成調音器,當然它也可以當節拍器,點右側可以調整基準A的頻率,點左側則是可以調整要使用的調律法跟轉調的調性(樂器),點中間可以切換為鍵盤,彈鍵盤是可以發聲的!

Tunable的基本功能調整

點左側以後,會出現設定畫面,樂器轉調設定後,鍵盤就會轉調,如果轉Bb的樂器那彈C會直接發出Bb的音

調律的話常用的應該是(純律Just/Pure (Intonation))平均律(Equal Temprament),選純律的話,鍵盤就會變成純律調音的鍵盤,不再是平均律

當然除了平均律以外,其它的調律法,包含純律都不是自由轉調的,必須指定調性,Temperament Key就是用來指定調性,這也是會讓同個音(程)聽起來不一樣的關鍵!

Tunable的調音器設定

當然,選平均律就沒有這個選項了…..

鍵盤是可以多點觸控的,所以可以彈出和弦,如果不想一直按著,就點Sustained就可以不斷延長。

在延長不斷發聲的過程中,可以點音律旁邊的雙箭頭,就可以馬上切換平均律和目前使用的調律,就可以馬上聽出差異!

純律大三和弦
一鍵切換為平均律大三和弦






















用這個功能也不用到團練才能練聽力,自己練長音就可以,例如:想感受一下Bb調大三和弦裡,三音真的考慮純律吹低14是什麼感覺!

以下為考慮移調樂器Bb Trumpet,彈大三和弦C-E-G,實際發出Bb-D-F,由平均律轉為純律的音響:

在轉調樂器設定C調樂器下,設定純律,基準調性設Bb,掛上耳機。吹前,鍵盤先點bB-D-F sustained,聽熟了,把D按掉,自己再吹一次低14的D,加進手機發出的bB-F。

什麼是音準準呢?應該要考慮是使用何種音律,且除了平均律以外,更要考慮是基於哪個調性!

第3~5首則是自然音階的相關基本技巧,其中三度(音階)有相當重要的佔比。

三度(音階)佔相當比重的第3~5首

第7首則是該調性的合奏(唱)、聖詠,使用該調性時同樣比較需要注意的便是和弦中帶有臨時升降記號的音程

而若是覺得這樣的合奏(唱)、聖詠對於樂團練習有幫助,有兩本類似的教本可以使用。

01.合唱界也相當常使用的巴哈371首四部合唱(371 Vierstimmige Choräle),管樂團的編輯版本有移調成較為適合管樂團的調性。

巴哈371首四部合唱(371 Vierstimmige Choräle)

02.英式銅管樂團常使用的120首聖詠(120 Hymns for Brass and Wind Band)

120首聖詠(120 Hymns for Brass and Wind Band)

接下來的III.節奏準備 (Rhythm Preparation)種有數種常用的節奏音型,每組練習的第1首練習曲中有該組節奏音型的數種變化,而可以使用一或數種變化套入先前練習過的音階,這也是許多練習運音法(Articulation)教本的常用練習方式。

III.節奏準備 (Rhythm Preparation)中的節奏音型變化

第2、3首練習曲則是針對該組節奏音型設計,作者建議的方式是兩首各別完成練習後,可以將樂團分成兩群,各自同時演奏其中一首,因為設計上,這兩首是可以做為二(群)重奏的

III.節奏準備 (Rhythm Preparation)中的可重奏練習曲

而基於純律,使用和聲訓練器和3D或其延伸撰寫的教本練習,日本有許多範例影片。

首先是Yamaha的Harmony Director (HD-200)的介紹影片,除了為人所知可以切換純律、平均律,或是其他音律以外,可以調整個別音的音準與音量,便可以演示和弦中不同位置聲音在不同音律標準下變化的差異,或者是調整和弦中不同位置聲音的相對大小聲來示範期望的音響中音量的平衡。而可編輯化節拍器則是可以預編輯出較複雜的節奏供練習參考使用。9’52″的和聲練習是比較有趣的例子,是要求團員不吹樂器,而是使用比較可以自由控制的方式(木管-唱,銅管-Buzzing(也順便是基本Warm-up))來以「聽」的方式進行,而不是吹著夾著調音器的樂器,用「看」的方式進行,前者可以確定同時用了耳、腦和身體,但後者用了眼、腦和身體,至於耳有沒有加入練習就不得而知了。當然沒有和聲訓練器這樣的工具,使用調音器是一個選擇,但究竟在練習和聲時了不了解使用的音律,而做對應的調整?或者是不是省略了耳的使用?則是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而以下這個影片則是利用調整和弦中不同位置聲音音準變化的差異來示範音程,並交替用唱、Buzzing、演奏等方式反覆練習。

Roland的Justy介紹影片,也是能夠達到相同的效果,也可以看到以上練習原則的應用。

而在2017年日本出版了Super Sound Training,其實也可以看作是3D的延伸。其中包含音響練習(Sound Training)、平衡練習(Balance Training)、音階練習(Scale Training)、和聲練習(Harmony Training)、分組練習(ABCD & DCBA Training, 教本中也如3D分為ABCD四組樂器)和最後的合奏(唱)、聖詠。在上述的教本連結中,有這些練習的示範,或者可以看以下的播放清單。

經過以上的介紹,除了知識上的背景,在使用的輔助器材(儀器)上:

01.調音器無法發出純律的音響,但是可以透過知識的背景,搭配調音器演奏出平均律以外純律的音程。

02.和聲訓練器則近一步可以發出純律的音響。

而以上的輔助器材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能夠間接或直接製造出標準的純律聲響,供樂團團員參考記憶。而這對如台灣這樣相對來說並不是在環境、文化上能夠常常接觸到純律音響音樂的地方,能夠在有辦法產生這樣音響的環境下,參考進行練習一段時間,直到對音響有一定的記憶度,最後不需依靠輔助器材,便是對音準訓練能夠有所進步的有效方式了!

帶領練習者與團員應該了解背後的預備知識,及練習設計的方式、目的與預期可以達到的效果,運用可以取得的輔助器材,進行書中的練習以外,其實也可以透過這些原則自行設計練習,達到希望加強的部分。而能夠達到使團員習慣時時利用耳與腦,而非眼調音,不需依靠輔助器材,也就是這類教本的目標之一了。

備註:

1.純律中的非自然音階音,也就是帶有臨時記號的音,其實在五限調音下有不同的算法,相關的計算可見Wikipedia

2.文中的平均律為Equal Temperament,這也的確是國家教育研究院的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中的翻譯。但是容易造成誤解的是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十二平均律鍵盤曲集(德文: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英文:The Well-Tempered Clavier),而其實書名指的調律是良律(Well Temperament, 或稱好律,這個中文翻譯名詞並不在上述資訊網中),而非又可稱等律的平均律。而良律其實不是單一的音律,而是數個音律的總稱,這些音律並非如平均律是由固定而相等的半音頻率比(也就是文中的半音Magic number)來構成所有的音階,而是在保持部分純律半音頻率比的前提下,將平均律引進帶有認為人類感知可以接受的誤差,而達到可以自由轉調的音律,而當然也就介於純律與平均律之間,如以下的威克麥斯特律(Werckmeister Temperament)與基恩貝格律(Kirnberger Temperament)即為其中兩種。

音名
Note Name
平均律音分純律音分威克麥斯特律音分基恩貝格律音分
C0000
C#1001129092
D200204192204
D#300316294294
E400386390386
F500498498498
F#600590588590
G700702696702
G#800814792792
A900884888895
Bb1000996996996
B1100108810921088
C1200120012001200

收到新網誌上架的郵件通知,也讓更多管樂愛好者看到吧:

發表者:邱浩瑋 vvhitewhale

業餘管樂愛好者,透過研究、寫作與介紹網路上免費的影音資源,發掘更多不同的管樂可能性!

3D Band Book背後的原理及為什麼有用? 有 “ 2 則迴響 ”

發表留言

使用 WordPress.com 設計專業網站
立即開始使用